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安徽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的决定

时间:2024-06-23 09:59: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2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安徽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的决定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安徽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安徽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的修正案(草案),决定对《安徽省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作如下修订:
一、第十一条修改为:“下列行为为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行为: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第十二条改为两条作为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
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视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0000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修改为:“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删去第十三条。
四、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中的“经济合同仲裁机构”修改为:“仲裁机构”。
五、第十七条修改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仲裁机构处理经济合同案件时,需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电、运输等部门予以协助的,应当持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仲裁机构的正式函件。”



1997年11月2日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国经贸电力[1999]445号


--------------------------------------------------------------------------------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电力工业局(公司),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电业管理局,国家电力公司: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6号)精神,确保省级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电力生产运行正常、安全、稳定,经商有关部门,我们提出了《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并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我委反映。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

(1999年4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146号),做好下一步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省级电力行政管理体制

  (一)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要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公司)及分散在政府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政府管电职能同时移交给省级经贸委,有关部门的职能做相应调整,做到精简效能、协调统一、政出一门。地方各级政府均不设立电力专业管理部门。

  (二)实行政企分开后,深化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为实体的改革,把公司办成真正的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并接受地方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设立一个省级电力公司,对本地区电网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统一纳入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整体方案之中,并与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同步进行。

  (四)根据国务院赋予国家经贸委的电力工业行政管理职能,并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建议将下列工作移交省级经贸委:组织拟订本地区电力工业的行业规划,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研究提出本地区电力工业改革方针、政策、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近期电力经济运行综合调控目标,监测分析电力运行态势,平衡电力资源;培育和监管电力市场,规范电力市场秩序,协调处理电网运行、电力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电、热价格政策意见,参与电价整顿、调整、改革等工作;依法管理供电营业区划分工作;研究组织制定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负责农村电气化工作;负责电力行政执法与行政执法监督等。

  二、关于大区电力工业行政管理机构

  (一)原电力工业部派出的大区电业管理局,在所辖区域内电力局撤销后予以撤销,具体安排,由国家经贸委商国家电力公司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后进行。其承担的政府管电职能,属于跨省性质的,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其代行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职能,应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并移交给省级经贸委。

  (二)各大区电力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在完成本企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可接受国家经贸委的委托,承担区域性电力行业规划的具体工作,在征得所在地区内各省级政府同意后,报国家经贸委审查批准。

  (三)目前由大区电业管理局行使的电力资源平衡和省间电力电量的分配工作,由国家经贸委牵头,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配合,由国家电力公司以及大区电力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承担具体工作,工作组织形式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四)电力企业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其他行业、企业和用户间经济利益矛盾和关系的协调职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按属地原则分工负责,重大问题向国家经贸委请示报告。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力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和职能移交过程中,要做到工作上衔接有序,电力生产运行正常、安全、稳定,管理上不出现断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和同级电力局(公司)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本地区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各大区电业管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公司)在政企分开工作中,要顾全大局,服从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要将属于政府的管电职能完整地移交给国家经贸委和相关省级经贸委,并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

  (三)地、市及以下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按照中央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完)


价格战的理性分析

王瑜


  郎咸平教授说中国人浮躁,不愿意认认真真去弄明白一件事情,只会盲目跟风,我比较认同。国人热衷于谈创新,对依靠降低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之为“价格战”很是不屑。企业的本性是逐利,“价格战”也是一种经营模式之一,而且行业的差别也非常大,我们不能简单判定“价格战”就没有创新带来的赢利高,这个问题需要理性的分析。
什么是价格战
  现实中,人们习惯将“价格战”与恶性的价格竞争联系起来。在网络上检索“价格战”,一般的定义多少都含有鄙视的情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相对中立的概念:所谓的“价格战”一般是指企业之间通过竞相降低商品的市场价格展开商业竞争的一种行为,也泛指通过把价格作为竞争策略的各种市场竞争行为。
  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地证明了价格战是消费者选择的必然。价格战本身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具有杀伤力强、短平快等诸多优点,被广大厂商所看好和采用,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更为普遍。企业家具有比平常人更加理性的经济思维,“价格战”频频出现,显然是因为“价格战”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好处。长虹在1996年通过发动中国市场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奠定了行业第一的位置;格兰仕在过去10年间,通过“价格战”把竞争对手抛在身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集佳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也是通过降低服务价格,短短几年其商标代理量在国内遥遥领先……这些企业都从“价格战”中获益了。
价格战爆发成因
  价格战爆发有一定的经济规律,一般而言价格战很少发生在高度差异化的行业。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行业,必须通过大幅降价才能说服顾客从其他公司转向自己。国内企业竞争同质化情况严重,因此中国企业的价格战更容易爆发。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还很不成熟,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大部分行业都有众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些企业规模很小、效率较低成为“价格战”的沃土。而西方市场已比较成熟,在几个势均力敌的寡头企业的控制下,通过“价格战”来获利的可能越来越少。
  从行业分析,“价格战”往往会在利润率较高的行业中爆发,技术进步带来产业整体成本的下降,降低价格成为必然的趋势,我们使用的手机曾经高达几万元一部,现在几百元随便买。中国彩电行业爆发第一次“价格战”,是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彩电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微波炉行业爆发的第一次“价格战”也是因为这个行业被认为是高利润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市场份额小的公司在发起价格战上占据了有利地位,这些公司比较容易通过“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在同一个行业中,利润最大的公司因为成本相对较低而倾向于发动“价格战”,整体实力足以击退竞争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行销成本,以成本进行竞争,长虹、格兰仕和其他“价格战”的发起者都是本身获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对于产品而言,产品都是有其生命周期,一旦进入衰退期,配合消费者预期进行的降价活动成为必然的选择。
  “价格战”对于行业内每一家公司都是考验,也是一次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效率低下的公司被淘汰出局,经受住考验的公司将会增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也成为市场发展规律。
如何打赢价格战
  同样是商品低价,国人称国美是“价格屠夫”,而称沃尔玛是“天天平价”,为什么消费者的评价一个是褒另一个是贬?虽然商品低价的原因操作手法基本相似,但高明的沃尔玛却给自己的“价格战”披上了一件企业科学管理的外衣,它宣称沃尔玛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管理是低价商品的主要原因”,以此掩盖沃尔玛超级商品杀手的真实面目。不仅为自己的“价格战”找到了理由,而且大大提升了沃尔玛形象,使消费者对沃尔玛充满了好感,并认为“天天平价”给自己带来了实惠,进而形成对沃尔玛的忠诚。国美却还停留在诸如“包销”、“特价机”等低层次的“价格战”解释上,消费者对此的反应无非是财大气粗,拿着从消费者身上赚来的钱来打“价格战”,甚至怀疑特价机是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的等,消费者获得了价格上的实惠,并对国美没有产生好印象,如果其他企业价格更低,立马用脚投票。因此打“价格战”考虑的不仅仅是价格因素。
  打“价格战”需要注意时机,发起或跟随“价格战”的企业,多少都有点类似于体育竞技活动,第一名得冠军,精神上的荣耀和物质奖励上的收益最大,亚军次之,季军再次之,除此以外的其他选手,几乎是白费力气难以分得精神、物质的一杯羹了。打“价格战”要从企业整体考虑赢利,注意掌握降价临界点,降价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幅度内,即对对手形成威胁,又能较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购买行为,否则赔了夫人又折兵,做了赔本的买卖。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当降价幅度达到8%-15%的时候,才能取得较好的价格战效果。企业发起“价格战”是为了赢利,不是现实的眼前受益,也是为了将来的受益。打“价格战”需要用科学的计算来方式确保自己在价格战中受益,并控制“价格战”的结果,我们可以运用“增量保润分析”来计算,公司最少要增加多少销售量才能保证从价格战中受益。换句话说,要维持降价之前的利润不变,需要销售量增加多少,对 “价格战”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精确的计算,再做出理性的分析与决策。
作者:王律师
电话:010-51662214,电邮:51662214@sohu.com